Search

昨日參加中正國中畢業典禮,校長客氣委託志剛頒發校長獎,頒到某位畢業生時,感覺特別眼熟,才發現原來好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昨日參加中正國中畢業典禮,校長客氣委託志剛頒發校長獎,頒到某位畢業生時,感覺特別眼熟,才發現原來好友小孩今年已經國中畢業了,席間也和畢業生家長聊到最近大家最關心的12年國教議題。針對12年國教,志剛早在前(101)年時已經質詢過當時的教育局長丁亞雯,認為這項政策有幾個面向是教育部門需要去釐清跟定位清楚的。

首先,是「因材施教」跟「有教無類」的定位,即「明星高中」留不留的態度,市府不敢大聲講。根據資料顯示,未來12年國教至少75%以上將以免試入學為主,而特色招生,也就是所謂的考試入學最多也只有25%,弔詭的是,「75%免試入學」是全體平均數,而非每間學校皆75%免試入學,因此明星學校或許只開放15%免試入學,其餘85%採特色招生。

對此,明星學校一樣透過考試來篩選學生,而其他學校為了招生順利不得不開放75%以上甚至更高比例走免試入學機制,一樣是學校卻兩樣情,而教育政策年年改,年年受各方的壓力團體猛批,政策越改越怪,卻始終換湯不換藥。

再者,若要走12年國教,就應全部社區化,如現今的國中、小學,應屆學生皆離家就近就讀,要不然就勇敢承認現今社會仍有「菁英學校」存在的必要性。教育部門所規劃的框架過於死板,規定每間學校都須有一定比例採免試入學方式,難道有了15%免試入學的名義就可規避那些本質上仍是菁英學校的現實?明星學校都有其幾十年甚至百年的優秀傳統,全世界為什麼要有學校百大排名也是如此。既然明星學校的本質無法去除,為何不效法國外,例如美國紐約的史岱文森高中(Stuyvesant High School)每年需要經過嚴格考試才能入學,雖然是紐約市教育局所屬公立高中,卻不折不扣是一所菁英學校。教育部和市政府為什麼就是不敢承認明星學校本質就是菁英學校,既然如此就全數用特色入學方式入學,以保持其既有傳統。

最後,根據教育局提供的資料,教育部制訂每年5月舉行會考,6月才進行考試分發學科測驗。志剛認為整個制度應該是先「特色」再「免試」,先進行名額少的再進行名額多的,因為採特色入學的是成績相對較好的,如果考試成績失常,才有機會可以參加免試入學,若照現行規劃先免試再特色入學,就很容易發生參加免試入學後,才發現如果參加考試可以念更好的學校,就會和歷年一樣造成「學優低就」的現象。若真如此,到頭來吃虧的永遠都是孩子們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吳志剛的官方粉絲專頁
View all posts